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类复杂的神经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其诊断标准包括持续的社会交流与互动缺失,重复刻板行为与狭隘的兴趣,这些症状通常在儿童发育早期出现,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正常生活。孤独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高达1%以上。此外,孤独症具有极高的临床异质性,除了上述核心症状以外患者往往伴随多种临床症状,给孤独症的准确临床诊断带来了巨大挑战。
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将根据孤独症的临床表型将孤独症分为多个亚型,例如典型孤独症(autistic disorder, AD),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PDD),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s syndrome, AS)。最新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对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做了重大修改,更多地关注于孤独症表型的严重程度,不再对孤独症进行亚型分类,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很多学者对DSM-5的更新表示不理解,在精神疾病领域引起了极大,难道这是科学的倒退吗?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温州医科大学基因组医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展广泛合作,国际上首次大规模地从遗传学角度开发深入研究,分析孤独症不同亚型的相似性与差异性。通过整合公共的1628例AD患者,1564例PDD患者,276例AS患者以及2299例对照的新发突变(de novo mutation)数据,从新发突变、致病基因、脑表达模式和生物学通路等方面解析孤独症三亚型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AD和PDD共有大量的新发突变、致病基因、脑表达模式以及生物学通路,但是AS相比于AD和PDD表现出更多的特异性。本研究更多地支持DSM-5,但强调结合孤独症的临床表型以及患者的基因变异信息是实现孤独精准诊疗的核心。该研究成果于6月6日在线发表在精神病学顶级杂志《Molecular Psychiatry》(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0-018-0081-x)。
中南大学李津臣博士和温州医科大学胡闪闪硕士为该论文并列第一作者,中科院孙中生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